热点星闻阁2025年10月10日 16:06消息,安州国庆中秋双节联动,非遗文化盛宴点燃文旅消费热潮。
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9日电(林露)中秋与国庆相遇,双节同庆之际。天府旅游名县绵阳市安州区以“古海遗珠,安逸安州”为主题,深入挖掘文化资源,通过非遗传承、馆社合作、城乡联动等方式,推出一系列特色文旅活动,让千年文脉与假日经济深度融合,不仅为游客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,更以文化力量推动文旅消费新发展,描绘出“以文促旅、以旅兴文”的生动局面。

小朋友亲手体验拓印技艺。 安州区委宣传部供图
作为安州双节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罗浮山景区以“西游奇遇记·罗浮仙境游”为主题,将经典文化IP与自然风光深度融合。每天,《天门大开迎贵客》《瑶池仙宴·众仙贺寿》《七仙女之蟠桃园》等沉浸式情景表演轮番上演。来自绵阳城区的游客李欣欣表示:“一进入景区就仿佛置身《西游记》的世界,非遗体验特别精彩,孩子玩得非常开心,我们也重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”
中秋夜晚的罗浮山更显静谧雅致,古海温泉旁,身着汉服的演奏者轻抚琴弦、吹奏洞箫,一曲《水调歌头》与鼓声交织,雨棍轻轻摇动,风铃微微颤动,勾勒出千年传承的中秋诗意。景区内的非遗市集热闹非凡,剪纸艺人手法娴熟,不一会儿,“兔娃献月饼”的图案便栩栩如生;葫芦烙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郑金成细致地在葫芦上描绘,嫦娥奔月的画面跃然其上。“葫芦烙画起源于汉代,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,每逢传统节日,我都会创作应景的作品,让这门老手艺融入现代生活。”郑金成表示。
文化场馆与城市广场联动,构建起双节文化“主阵地”。安州区图书馆线上推出“国粹擂台大PK”“东方腔调-国潮答题闯关”“中秋启智趣,国庆闯雄关”等活动,让读者云端尽享文化乐趣;线下,安州博物馆推出“安州红色历史展”,以珍贵文物展示与历史知识问答,引导观众赓续红色血脉;文化馆举办“同饮一江水·共忆一个人”安州罗江两地调元文化交流优秀作品展,设置“向国庆献礼”打卡墙与“满眼尽是中国红”计数互动装置,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市民游客驻足。汇星广场作为城市文化地标,更是好戏连台:10月6日第四届汉服文化艺术节暨中秋祭月大典庄重举行,身着汉服的参与者行揖礼、祭明月,衣袂翩跹间尽显东方雅韵。同期举办的“翰墨颂国庆·调元韵中秋”暨安州区第四届传统文化传承宣传周书画展上,百余幅书法、绘画作品沿展廊铺开,既有描绘安州山水的写实之作,也有致敬家国的抒情篇章。
乡村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,也是推动文旅消费的新引擎。位于安州区秀水镇青松村的桂家湾乡村印象农旅基地,巧妙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自然风光相结合,成为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新亮点。在双节期间,基地推出“国潮川韵·民俗半山”系列活动,川剧变脸、吐火等传统非遗表演每日精彩呈现;民俗手工课堂上,游客们围坐一堂,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剪纸、扎染等技艺;传统捕鱼体验区则吸引了不少家庭参与,大人小孩挽起裤脚,走进池塘,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。“在这里既能欣赏非遗表演,又能亲身体验农家生活,孩子玩得很开心,我们也觉得很有意义。”来自成都的游客陈先生表示。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,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经济发展,更离不开文化力量的注入。非遗元素的融入,让乡村旅游更具深度和吸引力,也为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新的路径。未来,如何进一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,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,将是推动乡村文旅持续发展的关键。
据了解,双节期间,桂家湾乡村印象农旅基地迎来大量游客,相较于平日,接待量显著提升。非遗体验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,不仅让游客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,也有效促进了周边民宿和餐饮业的发展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活力。 非遗文化的引入,使乡村旅游不再只是单纯的自然观光,而是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。这种结合既丰富了游客的体验,也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。通过挖掘和展示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,不仅增强了地方文化自信,也让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来。
双节期间,安州区以文化为纽带,串联起景区、场馆、乡村等多元场景,非遗“圈粉”、馆社“引流”的效应持续释放。下一步,安州将继续深耕文化资源,推动文旅深度融合,为区域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。(完)返回,查看更多
 
					 
					 
					