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1月1日 星期六

甘肃灵台:沉睡资源变身网红打卡地,乡村游引爆夏日热潮

甘肃灵台:废弃村落逆袭成爆款打卡地,乡村游点燃夏日经济新引擎

甘肃灵台 乡村游 网红打卡地 夏日旅游 沉睡资源

甘肃灵台唤醒沉睡资源,打造网红打卡地,乡村游火爆夏日,吸引游客纷至沓来。

   从闲置农房到热门打卡地,从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到省级文旅样板村,甘肃省灵台县近年来以农文旅融合为抓手,深入挖掘乡村资源潜力,推动“吃住行游购娱”全链条发展,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。这片曾以农业为主的土地,如今正焕发出文旅产业的蓬勃生机。

甘肃灵台:沉睡资源变身网红打卡地,乡村游引爆夏日热潮

   中台镇康家沟村(灵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)

甘肃灵台:沉睡资源变身网红打卡地,乡村游引爆夏日热潮

   走进中台镇康家沟村,一条条平整洁净的村道蜿蜒伸向田野深处,白墙灰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地点缀在绿树繁花之间。景区内人流如织,游客拍照打卡、孩童嬉戏奔跑,一派热闹景象。村民成小平在景区门口摆起了小摊,售卖自家种植的西瓜和土鸡蛋。“以前种地收入有限,现在家门口就能挣钱,节假日忙都忙不过来!”他笑着说道。康家沟村依托靠近县城的地理优势,将长期闲置的土地与农房进行统一规划改造,引入乡村旅游运营机制,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,更让沉睡资源变成了增收“活水”。这种“近城而融城”的发展模式,值得更多城乡结合部村庄借鉴。

   在邵寨镇干槐树村,周末乡村游已成为一种新风尚。这里没有喧嚣的城市节奏,只有慢下来的时光与原生态的生活体验。村里打造的地坑窑洞农家乐别具一格,既保留了传统黄土高原民居特色,又融入现代舒适设施,吸引了大量周边城市家庭前来度假。“孩子第一次见地坑院,兴奋得不得了,还能亲手擀面、喂羊,真正感受到了乡野乐趣。”来自平凉市区的张先生一家已是第三次造访。干槐树村精准把握都市人群对“微度假”的需求,围绕“吃住游娱购”六大要素做足文章——手工面馆香气四溢,民宿小院静谧温馨,采摘园里瓜果飘香,文创摊位琳琅满目。这种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产业链布局,正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。

   邵寨镇干槐树村地坑窑洞农家乐(灵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)

   而在独店镇张鳌坡村,一片小小的艾叶正书写着文化与产业双向奔赴的新篇章。依托“针灸鼻祖”皇甫谧故里的历史文化底蕴,当地引进溪河韵艾草生物科技公司,建成集种植、加工、销售于一体的艾草产业链。车间内,工人们正忙着将晾晒好的艾叶研磨成粉,制成艾条、艾枕、足浴包等康养产品;田埂上,连片生长的艾草随风起伏,宛如绿色海洋。这些看似普通的植物,已成为村民眼中的“黄金草”。更重要的是,这一产业并非简单复制工业模式,而是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现代消费的有机衔接——皇甫谧中医药文化通过产品走向市场,也让村民在增收的同时增强了文化认同感。这正是“文化赋能产业、产业反哺文化”的生动实践。

   独店镇张鳌坡村艾草长势正旺(灵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)

   据灵台县文旅局副局长王亚萍介绍,近年来,全县坚持做好绿水青山与历史文化、针灸康养与民风民俗、田园风光与特色产业“三个结合”,累计创建省级文旅振兴样板村3个、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、3A级乡村旅游景区4个。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,是系统谋划与持续投入的结果。值得注意的是,灵台县并未盲目追求“高大上”的旅游项目,而是立足本地实际,注重激发内生动力,鼓励村民参与经营、分享收益。正因如此,越来越多农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、受益者,真正实现了“家门口就业、家门口创业”。

   观察灵台县的探索路径可以发现,乡村振兴不是单一的经济命题,更是生态、文化、社会多维度的协同演进。当乡村不再只是“被帮扶”的对象,而成为拥有独特价值的资源主体时,其发展潜力才真正被激活。未来,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、增强品牌影响力,将是灵台县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这条路已经走出了令人振奋的第一步。

相关阅读

章丘梆子唱响石匣村 乡村旅游奏出文化致富新乐章
100个甘肃必游景点,你最想打卡哪一个?
东京自由行新玩法:解锁日本旅行的创意之旅
龙口双节文旅新图景:乡村游热、景区爆棚、新业态出圈、文化暖人心

发表评论

请输入您的姓名
请输入有效的邮箱地址
请填写评论内容

旅游栏目

热点星闻阁旅游栏目为您提供第一时间的新闻报道、深度分析和独家视角。

即时资讯

全天候更新热点事件,第一时间传递重要新闻

深度分析

专业团队解读事件背景与深层影响

相关文章

友情链接

与优质财经科技平台共同构建行业生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