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点星闻阁2025年10月15日 11:42消息,宇文泰之子南征北战,曾密谋除掉杨坚,历史谜团引人深思。
宇文招(?-580年8月24日),字豆卢突,鲜卑族人。他是北周宗室的重要大臣,北周文帝宇文泰的第九子。作为宇文泰的儿子,宇文招对北周始终保持着忠诚。然而到了北周末期,在面对野心勃勃的杨坚时,他虽曾秘密策划铲除对方,但最终仍未能改变局势,难挽狂澜。

具体来说,宇文招,字豆卢突,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第九子,其母为文帝的姬妾王氏。从年龄上看,他是周孝闵帝宇文觉、周明帝宇文毓以及周武帝宇文邕的弟弟。据《周书》等历史记载,宇文招自幼聪明伶俐,广泛阅读各类书籍,喜爱写作,尤其模仿庾信的文风,语言多呈现出轻巧华丽的特点。

西魏恭帝三年(556年),宇文招被封为正平郡公。尽管此时西魏政权尚未更替,但宇文家族已逐渐掌控朝政,实际权力已完全凌驾于皇帝之上,为后续的政权更迭埋下伏笔。北周明帝武成元年(559年),随着北周的建立,宇文招被晋升为赵国公,标志着其在新政权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。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,宇文招的爵位变化不仅是个人政治生涯的转折点,也反映了当时权力结构的深刻变动。西魏末期,宇文家族通过军事与政治手段逐步架空皇权,最终完成代魏建周的历史进程。这一过程体现了乱世中权力更迭的必然性,也反映出世家大族在王朝更替中的关键作用。

北周武帝保定二年十一月一日(562年12月12日),宇文招被授予柱国之职,并担任益州总管。建德元年三月二十一日(572年4月19日),宇文招被任命为大司空。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(12月14日),由于大司马陆通去世,宇文招改任大司马一职。凭借其宗室身份,宇文招在北周的官职逐步提升。
建德三年正月一日(574年2月7日),宇文邕册封宇文招等八位宗室为王爵,宇文招为赵王。 建德四年三月二十日(575年4月15日),宇文招任雍州牧。同年七月二十四日(8月15日),宇文邕东征北齐,宇文招任后三军总管,也即年轻的宇文招已经开始征战沙场了。
建德五年十月四日(576年11月10日),宇文邕再次东征北齐。在这场战役中,宇文招率领一万步兵骑兵进攻北齐的汾州。对此,宇文招没有辜负宇文邕的期望,参与攻下北齐核心区并州后,升任为上柱国。
建德六年(577年),宇文招担任行军总管,与齐王宇文宪一同率军征讨稽胡。此战中,宇文招俘虏并处死了稽胡叛军的首领刘没铎,成功平息了叛乱。到了大象元年五月二十七日(579年6月24日),由于屡次建立战功,北周朝廷下诏将沼州襄国郡的一万户作为赵国的封地,宇文招离开长安前往自己的封国就任。
大象二年五月二十三日(6月20日),周宣帝宇文赟病重,下诏命宇文招、陈王宇文纯、越王宇文盛、代王宇文达、滕王宇文逌等五位亲王入宫。从这一举动可以看出,宇文赟在临终前仍倾向于依靠宗室中的将领来稳定局势。然而,他未曾预料到的是,此时杨坚的势力已经逐渐壮大,形成了难以控制的局面。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,宇文赟的选择虽出于对宗室的信任,但未能及时遏制杨坚的扩张,最终导致北周政权的更迭。这也反映出当时皇权与权臣之间的微妙关系,以及权力斗争的复杂性。
大象二年五月二十五日(580年6月22日),刘昉、郑译等人企图伪造诏书,让杨坚担任辅政大臣,颜之仪表示反对,主张由宗室中年纪最大的宇文招来辅政。然而,颜之仪未能阻止这一诏令的颁布,杨坚在朝廷中的势力因此进一步增强。五月二十六日(6月23日),杨坚被任命为假黄钺、左大丞相,兼任柱国。北周静帝在服丧期间,百官均需听从杨坚的指挥。
同年六月四日(7月1日),宇文招等五位亲王抵达长安,此时北周宣帝已经驾崩。杨坚在辅政期间,对宇文招等北周宗室诸王格外优待,允许他们入朝时不快步行走,可以佩剑穿鞋上殿,以此安抚五王。待到自身地位更加稳固之后,杨坚开始筹划取代北周自立为帝。面对这一局势,宇文招暗中策划诛杀杨坚,以图匡扶国家社稷。
于是,在大象二年(580年)七月,宇文招邀请杨坚到赵王府参加宴会,但杨坚前往时,宇文招却未能找到合适的时机下手,最终在心腹元胄的护送下离开了赵王府。
随后,杨坚果断发起反击,以诬陷宇文招谋反为由,于当年秋天处死了宇文招及其子德广公宇文员、永康公宇文贯、越搞公宇文乾铣、宇文乾铣的弟弟宇文乾铃、宇文乾铿等人,其封国也被撤销。自此,北周宗室力量受到严重打击,再难以对杨坚形成有效制约。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,杨坚此举不仅是对潜在威胁的清除,更是巩固自身权力的重要一步。通过削弱宗室势力,他为后来建立隋朝扫清了障碍。这种手段虽显强硬,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,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。
 
					 
					 
					 
					 
										 
										 
										 
										 
										 
										 
										